行走的思政大讲堂——“三下乡”系列报道:经济与管理学院“红遗润童,共助乡兴”暑期实践团赴淮南市寿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新闻管理员责任编辑:邓杰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48

7月11日12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红遗润童,共助乡兴”暑期实践团来到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到正阳关镇学习打铁寿州大鼓书非遗文化,参观了座楚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豆腐主题文化园

铁器冰冷,淬炼匠心

兄弟铁匠铺,60岁的张增龙和56岁的张增山兄弟俩是正阳关镇有名的老铁匠。当实践团的成员问到非遗传承人张增龙:“是什么支持您一直坚持打铁这项非遗工作呢?”张师傅斩钉截铁的说:“信仰!”在这里,我们看到,火红的锻打之后便是淬火的热烈。

一人一板一大鼓,一行一看一传承

“寿州大鼓书”发源于寿县,流行于江淮之间是一种自击鼓板、独自演唱、说唱并重的表演艺术形式。正阳关镇抖音达人、退休教师汪洋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千年古镇正阳关镇的悠久历史,大鼓书传承人袁传刚老先生向队员们介绍不同地区戏曲的区别,稍后又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一边打鼓一边演唱,向我们展示了寿州大鼓书的独特魅力。

赏古楚文物,品千年楚韵

来到楚文化博物馆,实践团成员看到了楚大鼎、“越王者止于赐”剑、楚金币等七大镇馆之宝,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到不同文物蕴藏着的丰富历史文化。融汇四方,光耀江淮这里珍藏着众多楚文化的瑰宝,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恍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时代。

探寻豆腐文化,感受千年技艺

在中国豆腐主题文化园,实践团参观了园区豆腐文化展览馆并现场观摩了豆腐制作过程,进一步了解了豆腐的起源、发展及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并在园区工作人员指导下从黄豆的选种、浸泡、磨浆、煮浆到点卤、压制等各个环节实践了豆腐古法制作工艺。期间,团队成员还前往中国豆腐村-大泉村走访当地村民,调研八公山豆腐文化及豆腐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感受到了寿州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加深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增强文化自信。

(图文/李金龙 审核/崔睿)


XML 地图